华山,即华不注山,又名金舆山、华跗、尖尖山,位于济南市东北部,约十五华里,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历史上曾与小清河贯通,乘船可直达大明湖。海拔197米,是济南名胜“齐烟九点”中最高的山,为明人刘敕《历乘》所列济南十六景中“孤峰凌霄”一景。“华不注”为俗语“花骨朵”的音传,形容山似含苞欲放的荷花,饱蕴着“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端丽和高洁。后世人不乏仰慕它的横空出世,奇绝峻拔,历代文人墨客娈有步履所至,他们或慷慨悲歌,或耽迷沉吟山水田原,或湖笔徽墨勾勒,泼之丹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杜甫“登山”(望岳)“岱宗夫何如(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至今被人吟诵。
杜甫“登山”(望岳)选取于明朝刘敕编篡的历城方志《历乘》第十九卷“诗”镇首篇,诗人只有登临拔地而起的华不注山峰,极目南望,才可观赏到泰山山脉巍娥蜿蜒,郁郁葱葱的景象。正因为登山远望,泰山隐约可见,诗人才会发出“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的提问,才能描摹出泰山横亘“齐鲁青未了”的独特景观。华不注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孤峰屹立的山形优势,才使它成为古往今来无数游人登山北眺黄河,南望泰山的最佳选择。
华山,山阳有宏伟壮丽的华阳宫古建筑群,从山麓到山巅错落有致的十多处庙宇,是一处风月云水,道心诗意的仙境,被人们誉为济南山水之冠,“历下绝胜之处”。
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晋鞍之战三周华不注载入春秋《左传》,如今华不注西面尚有“回车涧”。
“三周华不注”实为晋国郤(xì)克率战车八百乘,联合鲁、卫、曹国之军队攻齐,鲁成公二年癸酉日在济南北马鞍山一带展开最后决战,齐顷公骄横轻敌,结果兵败,晋军紧追不舍,迫使齐顷公三周华不注。危急中,齐国大夫逄(páng)丑父与公移位,将及华泉,骖(cān)(注: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挂于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泉取饮,齐顷公借机逃脱。历史之鉴,不可不戒,骄兵必败。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1923年夏天来济南,在他的《新济南记》中写到“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杨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山也”。由此可以看出,华山文化积存之雄厚,济南它山无匹。历史上被这么多名人称颂,评价高,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少有的。因此,它是当之无愧的黄河历史文化名山!
华山四景,南龟,北蛇,东青龙,西白虎,实为自然奇观,要目睹真容,必须逢季节,找角度(位置),天然美景的自然现。
华山,历史名山,自然造化,亿万年前造山运动的绝妙之笔,立于小平原之上,突兀独秀,直刺蓝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华山的历史风雨桑沧,既有灿烂光华的岁月,也有凄风苦雨的寂寞,历史的封尘给人们留下了一团团迷雾,它越像雾中的“花骨朵”,触发我们走近它的浓厚兴致。
2000年,济南市政府与历城区政府正式将华山开辟为“华山风景区”,实施“恢复华山原貌,重现当年风采”的景区建设工程。不久的将来,华不注璀璨诱人的画卷就要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壮哉,华山!
文/侯秉华
【下一篇:鹊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