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逐步构建起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省委、省政府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为重点,大力构建和完善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经营、现代流通、社区服务等为主体的五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专业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450个。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专业户63万家,农机户503万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11万家和15万家,农机中介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全省形成了从春季到冬季、从土地耕整到作物收获的全年、全程机械跨区作业局面。同时,订单作业、套餐服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新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在今年夏收粮食中各类机械上阵46.9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5.1万台,成立农机抗旱播种服务队3000多个,上阵玉米播种和抗旱机具120万台套。
二是农产品加工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808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990家。2010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880亿元,出口创汇额172亿美元,实现利润705亿元。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在70多个县建设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00多处,与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50家连锁零售企业、20多家农产品专业零售企业、10多家大型批发市场和部分出口加工企业建立了农产品直供渠道,使基地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的时间由平均4天缩短到2天以内,流通环节减少了2—4个,交售价格平均高于市场5%—20%,流通成本降低了50%以上。
三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省累计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6.6万个,配送中心248个,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70%的行政村。供销系统建立日用品公司114个,日用品配送中心86处,城区大卖场和乡镇直营超市997个,形成了连锁经营的日用品经营服务网络,农民不出村就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加快构建县域农资经营网络,推进化肥直供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广大农户开展化肥团购,降低经营成本,平均每袋化肥为农民减少支出3—15元。2010年销售化肥827万吨,占社会化肥总需求量的62%。
四是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着眼于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探索和农民集中居住对生产生活的新需求,积极构筑多种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在生产类服务项目上,围绕社区农民的主导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大田作物生产经营服务和土地托管服务,为农民提供养殖小区、农产品储存、农机具集中存放管理及调配使用等经营服务,切实为迁居之后的农民解决生产困难;在生活类服务项目上,在社区的中心位置建设日用品超市和农资超市,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条件。根据社区农民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了社区餐饮、洗浴、再生资源回收和物业管理等服务功能;在公共服务项目上,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各行业的资源,不断提高社区的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和体育健身等服务水平,为农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是农村融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农村金融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壮大农村经济。结合蔬菜大棚产权、住房产权、林权等改革的推进,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把农民的固定资产变成流动资金。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纷纷进入农村市场,有效缓解了农村银行覆盖率低,金融竞争不充分,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供销系统在50多个县(市、区)领办的4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资金互助额已达几百万元,实现了生产、经营和信用合作的有机结合。一批专业合作社,与银行建立起资金调剂机制,成为农行等金融部门服务农民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到2010年底,我省新增涉农贷款居全国首位,小额贷款公司已实现县域全覆盖,村镇银行发展到6家,多层次农村融资机制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