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国八条”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国八条”内涵丰富,影响深远,“高效、规范、整合、创新、协作”思想融汇其中,既是对新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意见,也是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推进物流发展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推进货运便利化客观上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步伐,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输服务。
促进物流车辆的便利通行是“国八条”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职责所在。推进货运便利化本质上就是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要适应物流一体化、网络化趋势,积极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进运输一体化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内外交通衔接,促进物流节点之间干线运输与节点内部配送运输的有机统一和高效对接;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按照这一要求,当前应结合已开展的甩挂运输试点和内陆无水港、铁海联运等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加快运输便利化建设步伐。
(二)提升行业软实力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推进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进程。
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产业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交通运输行业而言,规范化发展就是要从现代物流运作的要求审视既有运输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收费公路管理、绿色通道政策、超载超限治理、城市配送车辆管理等;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统一收费标准,逐步降低车辆通行成本;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行业规范执法、文明执法、阳光执法,有效治理公路“三乱”问题,避免“以罚代管”现象发生。对收费公路管理改革因涉及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长远大计,需系统研究,统筹解决,在推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减轻物流企业运输成本。
(三)加快资源整合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不断探索整合模式和途径。
加快零散物流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国八条”的核心要义之一。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在客观上要求交通运输行业要针对交通运输资源“多、小、散”的现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政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物流资源的整合模式和途径。要不断加快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场建设,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空间地域上的集聚、交汇,尽快形成规模优势;要进一步强化整合技术手段,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组合,助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专。
(四)创新发展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对运输发展薄弱环节要敢于先行先试,及时总结和积累发展经验。
创新思想贯穿于“国八条”各个条款之中,既有技术创新、政策创新要求,也有行政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内涵。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贯彻创新思路,针对当前运输行业存在的各种与物流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环节进行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示范工作,如推进多式联运、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加快物联网集成应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改进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引导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等,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试点经验,科学指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联动协作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必须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形成发展合力。
物流业发展涉及到各个行业、多个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八条”在内容上也涵盖了物流发展的不同方面。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八条”需要多部门联动,形成推进合力。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必须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协商合作,针对收费公路管理、物流园区建设用地、交通管理和执法、资金筹措、科技研发和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协调、会商力度,争取在若干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尽快形成高效的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三、贯彻落实“国八条”,交通运输行业肩负的主要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国八条”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坚持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思路,结合行业日常工作,加紧落实有关政策;二是根据“国八条”精神,结合行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积极协调其他行业共同努力,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三是为贯彻落实“国八条”精神,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的自身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先导性研究和试点工作。
(一)当前需加紧落实的有关政策
规范收费公路管理。落实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部署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研究建立收费公路管理长效机制,既要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管理的资金需求,又要切实减轻道路使用者尤其是物流企业的负担。
积极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及《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试点推动、引领示范,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逐步扩大甩挂运输的范围和规模,力争“十二五”期甩挂运输生产力显著提高,甩挂运输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带动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尽快将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在全国实施。
加快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已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省际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及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标准化等工作,适时启动国家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部省联网。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程,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公路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和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目标实施,加快公路货运枢纽规划与当地物流园区规划的融合、协调,提升枢纽规划层级,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枢纽站场的资金投入和用地供应、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加大对公路货运枢纽站场的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推进国家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针对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实施中存在的检查繁琐、等候时间过长以及超载超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通行效率,为农产品物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绿色通道支农惠农、平抑物价的作用。
规范公路安全管理,提升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统一和完善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贯彻执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加强对公路、桥梁的保护和养护,建立对车辆超载超限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公路“三乱”整治力度,规范交通执法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申诉平台,畅通社会监督和企业投诉渠道,完善交通执法队伍执法考评制度,提升公路服务总体水平。
(二)需要积极协调、完善的有关措施
尽快明确和界定物流企业的分类和经营范围。界定物流企业的种类和经营范围,所有从事物流各环节的企业,均应认定为物流企业。针对交通运输企业、以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物流企业,如无船承运人、无车承运人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其资格认证、行业监管和政策支持,促进物流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税收和用地的优惠政策。协调税务、国土等部门,针对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国家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用地优惠政策及土地税减免等问题开展对话协商,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税收和土地政策问题。
创新交通融资模式,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创新融资模式,加大对国家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投入,改善园区的财务生存能力,发挥其公益性、正外部性特点;联合行业协会和有实力的企业,设立面向物流企业的专业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
(三)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试点工作
深入开展我国城市配送体系建设专项研究。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参考国外城市配送的经验,系统研究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模式。积极协调各主管部门解决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的问题;研究制定配送车辆的车型标准及共同配送方案;选择典型城市开展城市配送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
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及重点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作。开展物联网在道路危险品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大件运输、农产品绿色通道管理和冷链药品食品运输安全、交通电子口岸、应急物流指挥调度、不停车收费系统等重点领域的集成示范应用。
抓紧开展中小物流企业整合模式及途径的相关研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积极探索我国中小运输企业的合作模式及资源整合途径,并开展相关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