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有效解决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会议提出了八条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国八条”),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国八条”的提出像一声春雷,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再次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它提出了包括税收、土地、交通管理、科技支撑、投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组合。看似只有八条,但每一条都有诸多含义,其内涵远远超过八个方面,是物流企业诉求的集中反映,并且条条都与交通运输行业直接或间接相关,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因此,深入解读并贯彻落实“国八条”精神,立足交通,放眼全局,抢抓机遇,进一步明晰交通运输行业肩负的新使命,对统筹解决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长期性、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切实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有效推进货运发展物流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八条”呈现的特点
(一)税收、土地、交通管理政策是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减负”是“国八条”的最大亮点,也是物流企业、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问题。“国八条”分别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调整土地使用税率和降低车辆通行成本三个方面组合出击,明确提出要扩大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范围,统筹解决目前市场反映比较突出的物流不同环节税率不统一、重复纳税,物流园区用地落实困难、土地使用税率不合理,车辆通行收费负担较重、城市配送困难、配送成本过大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压力,激发企业发展和创新活力。
(二)加大了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的政策倾斜
针对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国八条”加大了对科技引领和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倾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物流设备、关键技术、行业标准、物联网推广应用以及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对物流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信贷支持等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扶持物流园区建设、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物流信息化应用等方向,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将迎来科技和投资双重引擎的强力拉动。
(三)“整合”成为政策明确支持的方向“多、小、散”是现阶段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特征,“运力过剩、效率过低”是这一特征的典型表现。“国八条”明确了“整合”的思想,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对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创新合作新模式,建立联盟合作关系,实现抱团发展;支持对分散在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内的厂房用地、仓储、运输设施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支持利用物流信息平台等先进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要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适应物流企业大型化、网络化、一体化发展要求,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减少行政阻力,提供便利、高效服务。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整合的理念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将会进一步深入人心。
(四)发展农产品物流再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服务民生、关注“三农”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重要目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也表明了国家对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高度重视。此次“国八条”再次把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从诸多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中单独列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包括发展农超对接、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完善绿色通道政策和实现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等一系列措施,必将为农产品物流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切实解决“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