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发展报告
发布:盖世集团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5/11/19 14:05:38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一、前十年评估工作发展情况
1.创新建立评估标准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始终致力于用标准推动行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健康有序的发展,用标准引领广大物流企业向服务一体化、全程化迈进,并向采购、贸易、金融延伸,积极倡导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金融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GB/T19680-2005) 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从2005年到今天,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各物流行业协会及广大物流企业一道共同打造了“A级物流企业”这个行业内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今天的国标宣贯会也是我们A级企业综合评估工作十年的总结大会,我们要很好的总结过去评估工作的得与失,用全新的目光去展望未来。十年来,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作为物流行业内的第一项综合性评估,经历了从无到有、持续壮大的发展过程,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前行,逐步健全工作制度,加快完善评估网络,建立起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认可的良性机制,目前A级企业评估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大陆区域内的所有省份,A级企业的数量已达3500家。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有力推动了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在十年的评估工作中,行业里涌现了一批大力宣贯国家标准,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努力推动本地区、本行业物流企业积极践行国家标准、规范发展的先进个人代表,他们是行业评估工作的领军人物,是国标的推动者,更是众多物流行业协会在评估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审核员的代表,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将对审核员队伍中的先进代表进行表彰,这是行业对物流评估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各位审核员的辛勤劳动的认可。
进入新时期,特别自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物流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发展。随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骤在不断加快,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的热情在不断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和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进一步深化。物流金融创新业务中动产质押、监管质押融资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尤其是众多小微企业获取业务发展资金、改善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手段,据统计,至201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在这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和市场秩序规范、规则滞后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华东钢贸案、青岛铜事件等种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这已经成为行业永远的痛。为规范物流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维护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中物联依据《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指标》、《担保存货企业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了担保存货与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此项工作自2014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半数以上的省市开展了此项评估,目前正呈现出不断放大的趋势。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了“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中还明确指出要构建“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这为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5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冷链需求市场规模达到11200万吨,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折合8300万立方米,与2013年2411万吨相比增长36.9%,2014年新增冷藏车2.07万辆,总保有量接近8万辆。2014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比2013年增长36.4%。以上数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以2012年为例,美国、日本的人均GDP分别是我国人均GDP的8.2倍、7.7倍。美国、日本的人均冷库量分别是我国人均冷库量的6.5倍、4.2倍。在冷藏载货车方面,我国冷藏车近8万辆占全国载货汽车总保有量0.3%,美国是20万辆占本国总量1%,日本是18万辆占总量2%,法国是3万辆占1%,德国是4万辆占2%。为维护冷链物流行业来之不易的成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机制,中物联从今年初开始,依据《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GB/T 31086-2014)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不断完善了冷链评估工作的机制体制建设,到目前为止,行业内首批冷链物流企业已经通过了评估。
2.稳步推进评估工作
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和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相关制度,从2015年3月开始,第二十批A级物流企业评估共完成A级物流企业评估335家。其中,5A级企业18家;4A级企业115家;3A级企业139家;2A级企业53家;1A级企业10家。与此同时,A级物流企业复核工作继续开展。同期通过复核的企业390家,升级的企业38家。至第二十批评估结束,十年来我们共完成通过了二十批3500余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其中5A级企业214家;4A级企业1177家;3A级1525家;2A级548家;1A级47家。各地评估办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和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在2015年上半年的评估工作中,全国各地方评估办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累计推荐评估20家以上企业的评估办有3家,分别是江苏41家、浙江30家、福建22家。在推荐评估1A和2A级企业方面表现突出有5家,分别是赣州10家、江苏9家、宁波8家、浙江和四川各6家。在此,对这些取得良好成绩的评估办给予表扬。
2015年,在担保存货及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方面,伴随着国家标准《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GB/T 31300-2014)的正式实施,我们对质押监管企业评估的系列文件进行了补充和调整,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评估标准体系和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评估工作系列文件。并顺利完成了一批共计20家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的评估,其中达到AAA-级企业12家,AA+级企业6家,AA级企业2家,AA-级企业1家。截至本批评估结束,我们累计完成了72家质押监管企业的评估工作。
从2015年7月1日冷链国标实施以来,我们依据国标完成了首批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共评出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3家,其中五星级企业8家(仓储型1家、运输型1家、综合型6家);四星级企业2家(均为仓储型);三星级企业3家(三种类型各1家)。
十年来,中物联依据国家各类标准积极开展各项评估工作,评估的权威性已经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完善的评估流程、严格的工作纪律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资质评估,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服务价值已经形成,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推手和政府部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结过去十年评估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支持评估工作。目前,有明确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的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多,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来广。对A级企业的优扶政策正由省级向市县延伸,全国包括上海、河北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30多个省、市、自治区,沈阳、杭州、广州等60多个市县区等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了培育A级物流企业的数量目标,并写入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或行业规划,要求地方物流主管部门加大培养力度。A级物流企业的数量、规模逐步成为衡量地方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是企业认同和参与评估工作。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服务价值已经形成,企业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正在由政府宣传、行业组织推动向企业自觉申请转变,自去年以来,申请加入A级企业队伍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批港口类、交通系统的企业逐步向A级企业国家标准靠拢,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全系统参与评估,象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的18个路局外加3大专业运输公司,全国各省市的邮政速递物流连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总公司一起进入了A级企业行列,还有一批沿海、沿江的港口企业如大连港、连云港、福州港、珠海港、武汉港等枢纽型企业也加入了A级企业队伍,还有包括顺丰、德邦、国药、九州通等优秀企业都是全系统进入了A级企业行列。这些企业参与A级企业评估更加看重评估的过程,对照国家标准通过评估帮助企业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A级物流企业评估也得到了物流需求方、金融机构等的认可。一些大型制造和流通企业开展物流招投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等都把A级物流企业资质作为必备条件之一,A级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A级企业评估工作逐步由政府推动向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和市场认可同步发展转变。
三是评估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已在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部分省会城市建立了44个地方A级企业评估办,另设2个专业评估办、1个分评估办和1个全系统评估工作组,全国评估机构已达48家,形成400多人的专业评估团队。质押监管企业评估以及冷链物流企业评估也按照本行业的需求在有业务需求的省市设立了几十家评估机构,可满足物流企业评估需求。
二、物流发展形势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受新旧动力转换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达到全年目标线水平。中物联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连续五个月处在荣枯线上方;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3.9,基本反弹至三个月前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正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这为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方向。
随着稳增长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物流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物流需求小幅回升,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5.7%,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增速逐步企稳。物流成本低位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运行效率有所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1%,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2.2%,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
随着调结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物流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需求的贡献持续提升。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0.4%。与消费特别是电商相关的快递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从运输结构看,货运结构持续分化。铁路货运呈下降趋势,上半年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10.2%。公路货运保持稳定增长,货运量增长6.2%。水路货运增速明显放缓,货运量仅增长3.3%。从市场结构看,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2014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中,第50名物流企业业务收入为22.4亿元,入围门槛比上年提高2亿元,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不断涌现。
随着转方式成为发展动力,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平台整合、跨界融合,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物流业态。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频度加快,兼并重组、联盟合作,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加快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融合,逐步向价值链上游延伸,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经济战略的提出,我国物流业布局调整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物流作为先导产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率先突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陆续获批,自贸区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显成效。
随着经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国物流业激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物流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思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高效物流”生态体系加快建立。
总体来看,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物流业总量增长放缓趋稳,结构调整持续加速,产业发展新动力逐步显现,全行业面临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的重大抉择,物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年是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完善行业发展环境,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为我们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物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物流评估工作将进一步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评估工作重点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把A级企业评估以及质押监管、冷链企业的评估的国标理念精髓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广大企业,使之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推手。
2.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的机制体制建设,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努力扩大评估工作的覆盖面,建立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敬业爱岗的审核员群体,打造一个优秀的辐射全国的具备专业化评估水准的综合评估平台。
3.我们要在评估工作中,对评估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目前中物联评估办完成的各类评估企业已经到3000余家,通过对评估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物流行业发展的分析预测提供支持,反之可以用大数据为广大A级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这对全行业都有积极作用。
(本文是作者在9月22日举办的“物流企业国家标准宣贯暨综合评估授牌大会”上的讲话,有删减)
一、前十年评估工作发展情况
1.创新建立评估标准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始终致力于用标准推动行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健康有序的发展,用标准引领广大物流企业向服务一体化、全程化迈进,并向采购、贸易、金融延伸,积极倡导物流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金融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 (GB/T19680-2005) 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从2005年到今天,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各物流行业协会及广大物流企业一道共同打造了“A级物流企业”这个行业内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今天的国标宣贯会也是我们A级企业综合评估工作十年的总结大会,我们要很好的总结过去评估工作的得与失,用全新的目光去展望未来。十年来,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作为物流行业内的第一项综合性评估,经历了从无到有、持续壮大的发展过程,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前行,逐步健全工作制度,加快完善评估网络,建立起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认可的良性机制,目前A级企业评估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大陆区域内的所有省份,A级企业的数量已达3500家。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有力推动了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在十年的评估工作中,行业里涌现了一批大力宣贯国家标准,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努力推动本地区、本行业物流企业积极践行国家标准、规范发展的先进个人代表,他们是行业评估工作的领军人物,是国标的推动者,更是众多物流行业协会在评估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审核员的代表,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将对审核员队伍中的先进代表进行表彰,这是行业对物流评估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各位审核员的辛勤劳动的认可。
进入新时期,特别自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物流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发展。随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骤在不断加快,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的热情在不断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和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进一步深化。物流金融创新业务中动产质押、监管质押融资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尤其是众多小微企业获取业务发展资金、改善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手段,据统计,至201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在这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和市场秩序规范、规则滞后再加上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华东钢贸案、青岛铜事件等种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这已经成为行业永远的痛。为规范物流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维护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中物联依据《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指标》、《担保存货企业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了担保存货与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此项工作自2014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半数以上的省市开展了此项评估,目前正呈现出不断放大的趋势。
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了“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中还明确指出要构建“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这为中国冷链物流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2015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冷链需求市场规模达到11200万吨,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折合8300万立方米,与2013年2411万吨相比增长36.9%,2014年新增冷藏车2.07万辆,总保有量接近8万辆。2014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比2013年增长36.4%。以上数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以2012年为例,美国、日本的人均GDP分别是我国人均GDP的8.2倍、7.7倍。美国、日本的人均冷库量分别是我国人均冷库量的6.5倍、4.2倍。在冷藏载货车方面,我国冷藏车近8万辆占全国载货汽车总保有量0.3%,美国是20万辆占本国总量1%,日本是18万辆占总量2%,法国是3万辆占1%,德国是4万辆占2%。为维护冷链物流行业来之不易的成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机制,中物联从今年初开始,依据《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GB/T 31086-2014)国家标准,在行业内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不断完善了冷链评估工作的机制体制建设,到目前为止,行业内首批冷链物流企业已经通过了评估。
2.稳步推进评估工作
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和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相关制度,从2015年3月开始,第二十批A级物流企业评估共完成A级物流企业评估335家。其中,5A级企业18家;4A级企业115家;3A级企业139家;2A级企业53家;1A级企业10家。与此同时,A级物流企业复核工作继续开展。同期通过复核的企业390家,升级的企业38家。至第二十批评估结束,十年来我们共完成通过了二十批3500余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其中5A级企业214家;4A级企业1177家;3A级1525家;2A级548家;1A级47家。各地评估办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和评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在2015年上半年的评估工作中,全国各地方评估办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累计推荐评估20家以上企业的评估办有3家,分别是江苏41家、浙江30家、福建22家。在推荐评估1A和2A级企业方面表现突出有5家,分别是赣州10家、江苏9家、宁波8家、浙江和四川各6家。在此,对这些取得良好成绩的评估办给予表扬。
2015年,在担保存货及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方面,伴随着国家标准《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GB/T 31300-2014)的正式实施,我们对质押监管企业评估的系列文件进行了补充和调整,重新制定了一套新的评估标准体系和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评估工作系列文件。并顺利完成了一批共计20家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的评估,其中达到AAA-级企业12家,AA+级企业6家,AA级企业2家,AA-级企业1家。截至本批评估结束,我们累计完成了72家质押监管企业的评估工作。
从2015年7月1日冷链国标实施以来,我们依据国标完成了首批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共评出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3家,其中五星级企业8家(仓储型1家、运输型1家、综合型6家);四星级企业2家(均为仓储型);三星级企业3家(三种类型各1家)。
十年来,中物联依据国家各类标准积极开展各项评估工作,评估的权威性已经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完善的评估流程、严格的工作纪律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资质评估,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服务价值已经形成,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推手和政府部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总结过去十年评估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支持评估工作。目前,有明确的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的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多,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来广。对A级企业的优扶政策正由省级向市县延伸,全国包括上海、河北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30多个省、市、自治区,沈阳、杭州、广州等60多个市县区等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了培育A级物流企业的数量目标,并写入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或行业规划,要求地方物流主管部门加大培养力度。A级物流企业的数量、规模逐步成为衡量地方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是企业认同和参与评估工作。A级企业评估工作的服务价值已经形成,企业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正在由政府宣传、行业组织推动向企业自觉申请转变,自去年以来,申请加入A级企业队伍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批港口类、交通系统的企业逐步向A级企业国家标准靠拢,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全系统参与评估,象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的18个路局外加3大专业运输公司,全国各省市的邮政速递物流连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总公司一起进入了A级企业行列,还有一批沿海、沿江的港口企业如大连港、连云港、福州港、珠海港、武汉港等枢纽型企业也加入了A级企业队伍,还有包括顺丰、德邦、国药、九州通等优秀企业都是全系统进入了A级企业行列。这些企业参与A级企业评估更加看重评估的过程,对照国家标准通过评估帮助企业开拓了视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A级物流企业评估也得到了物流需求方、金融机构等的认可。一些大型制造和流通企业开展物流招投标,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等都把A级物流企业资质作为必备条件之一,A级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A级企业评估工作逐步由政府推动向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和市场认可同步发展转变。
三是评估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已在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部分省会城市建立了44个地方A级企业评估办,另设2个专业评估办、1个分评估办和1个全系统评估工作组,全国评估机构已达48家,形成400多人的专业评估团队。质押监管企业评估以及冷链物流企业评估也按照本行业的需求在有业务需求的省市设立了几十家评估机构,可满足物流企业评估需求。
二、物流发展形势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受新旧动力转换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趋稳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达到全年目标线水平。中物联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连续五个月处在荣枯线上方;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3.9,基本反弹至三个月前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正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这为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加快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方向。
随着稳增长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物流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物流需求小幅回升,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长5.7%,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增速逐步企稳。物流成本低位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运行效率有所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1%,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2.2%,保持在景气区间运行。
随着调结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物流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需求的贡献持续提升。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0.4%。与消费特别是电商相关的快递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从运输结构看,货运结构持续分化。铁路货运呈下降趋势,上半年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10.2%。公路货运保持稳定增长,货运量增长6.2%。水路货运增速明显放缓,货运量仅增长3.3%。从市场结构看,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2014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中,第50名物流企业业务收入为22.4亿元,入围门槛比上年提高2亿元,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不断涌现。
随着转方式成为发展动力,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平台整合、跨界融合,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物流业态。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频度加快,兼并重组、联盟合作,企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加快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融合,逐步向价值链上游延伸,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经济战略的提出,我国物流业布局调整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物流作为先导产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率先突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陆续获批,自贸区在物流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初显成效。
随着经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国物流业激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型物流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思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高效物流”生态体系加快建立。
总体来看,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物流业总量增长放缓趋稳,结构调整持续加速,产业发展新动力逐步显现,全行业面临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的重大抉择,物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年是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完善行业发展环境,为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为我们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物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物流评估工作将进一步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评估工作重点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国家标准的宣贯力度,把A级企业评估以及质押监管、冷链企业的评估的国标理念精髓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广大企业,使之成为企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推手。
2.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的机制体制建设,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努力扩大评估工作的覆盖面,建立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敬业爱岗的审核员群体,打造一个优秀的辐射全国的具备专业化评估水准的综合评估平台。
3.我们要在评估工作中,对评估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目前中物联评估办完成的各类评估企业已经到3000余家,通过对评估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物流行业发展的分析预测提供支持,反之可以用大数据为广大A级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这对全行业都有积极作用。
(本文是作者在9月22日举办的“物流企业国家标准宣贯暨综合评估授牌大会”上的讲话,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