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不知道自己所订的货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能够送达指定地点;物流企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接货、什么时候能够把货运到;司机不知道哪条路会更畅通,哪条路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正是由于这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连通,企业失去了“眼睛”,无论之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多么愉快、顺利,在这最后一环上他们也不得不像盲人一样要么摸着石头过河,要么不停地“问路”或者请别人“带路”,效率因此大大降低,成本也因此上升。
信息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讲,犹如盲人能够清晰分辨“白天黑夜”。但是对于每个环节上的每个企业,都无法承担信息化开发和维护所需的巨大成本。实践告诉我们,物流信息化的提升,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一个行业的物流信息化的提升,而是覆盖所有经济行业、涉及所有经济过程、服务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交通物流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提升,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三思而后行,谨防步入六大误区
误区1:不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盲目立项物流信息化建设
解决之道: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要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功能覆盖,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误区2:认为找熟悉的软件开发商要比不熟悉的可靠
解决之道:不能以是否熟悉开发商作为选择的主要基准,而要对开发商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和比较,要依据多项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误区3: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一种阶段性行为
解决之道:软件系统的阶段性需求与长远发展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对于那些大多数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系统,或者用了也不能提高企业作业效率的系统来说进行适时淘汰也许是正确的决策。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与处理当前正在使用的软件系统是一个相机决策的问题。CIO们应慎重决定。
误区4:由不懂信息化的人员领导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
解决之道:物流企业的CIO需要组织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包括良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实践背景,较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他还要十分熟悉所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误区5:不接受软件系统的合理服务支出
解决之道:在软件系统应用方面,软件开发商一般是在软件系统投入使用一年以后,对用户提供的常规技术服务才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对于正常维护的服务费用,一般会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处理,费用的比例也会视软件开发规模、开发商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商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误区6:以为软件交付使用了就万事大吉
解决之道:一些企业在外包开发的物流软件系统交付使用后往往会犯这种错误,这种认识的误区与购买设备的心理颇为相似,但是物流软件系统的购买却并非如此,与购买设备相反,企业外包开发的软件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仅仅意味着企业与软件开发商重要合作的开始。因为企业的每一个物流作业环节都将被这个系统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使用人员的能力水平或者是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的缺陷出现意外,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很重要的一环。这些后续合作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他们需要企业和开发商之间进行密切协作和有效沟通。
企业发展“第三利润源”
物流部门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分为“劳工式”、“保姆式”、“管家式”。“管家式”处在高级阶段,物流部门能够根据企业客户需要,为客户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三种模式的变换也意味着物流的在企业中的角色转变,也是物流企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现代物流企业要想当好“管家”,就得充分发挥能动性,不仅得“看护”,还得“献言献策”。而所有这些地实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地支撑。现代物流跟传统物流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IT驱动。传统物流以业务为主,现代物流能够借助IT手段传递信息,支撑业务运作。通过在物流部门做大做强数据分析职能,可以为业务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分析。
如今,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这其中,“物流”又被看做是企业发展的“第三利润源”。物流企业正在运用IT的力量,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一站式整合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打造出第三利润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流合一”。试想,一家没有先进信息技术做支撑的物流企业将如何在竞争中生存?现在国内所有大型企业的物流职能对运营的支撑,拼的是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公司物流中心的数字神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集团管控更深入、更加透明。在此基础上,利用IT技术,创新性的展开“一对一”的总部服务模式,物流服务更加精细。
虽然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优秀企业物流通过成本领先而生存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通过信息技术来驱动商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成型。业务与IT的融合,商业模式创新与信息应用创新的融合,将为物流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