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长,济南名人多(三)
发布:盖世集团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2/3/31 15:55:45
人类的历史,是文字的创造与发展而记录下来的,黄河文化更是我们炎黄子孙集体智慧的凝聚,是先祖文化精英心血的流传,只有文字和书籍才让我们知道了人类起源、进化、延续。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字、书籍的发展史。文字记录了历史,传播了历史,文字让我们知道了过去,懂得了现在,并预测了将来。
唐诗、宋词、元曲是文化的精华,他们简、精、寓意深刻。李白、杜甫都曾来过济南,登过泰山,并留下了颂扬济南名胜的著名诗句,不必赘述。济南水土养育了宋代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蜚声文坛的女词人李清照可是我们济南人的先贤,我们要了解他们,纪念他们,并歌颂他们。
辛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公历5月28日),出生于济南历城四风闸。
辛弃疾少年时代即目击了人民的灾难,亲受了民族压迫之苦,正是抗金斗争风起云涌时代,树立了澄清中原的壮志。十五岁后,曾两次前往燕山“谛观形势”为后来起事做了准备。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督师大举南侵,中原人民纷纷起义,济南农民耿京的忠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这时聚众两千,举起了义旗,加入了耿京军,担任了掌书记。耿京部是仓促聚合起来的军队,鱼龙混杂,内部不稳。有一天,小头目义端和尚竟窃帅印逃走,辛弃疾毅然驰马追捕,“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宋史•本传》)十月,金朝发生政变,完颜亮被杀,金军北撤。辛弃疾奉命同南宋联系,以便更有效地抗击敌人。 次年春,辛弃疾谒见赵构后,带着朝廷的委任北上复命。行至海州,惊闻军中叛徒张安国勾结邵进杀害了耿京,已做了金人的济州知州。辛弃疾当机立断,在统治王世隆,忠义人马全福协助下,亲率骑兵五十突袭济州,把张安国缚置马上,连夜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辛弃疾的英雄行为,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赞佩。为追忆这次奇袭济州的战斗,后来辛弃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耿京义军失败后,辛弃疾留在南宋,开始任江阴签判,乾道四年(公元1168)调任建康通判。
辛弃疾奋发敢为,早已意识到自己“不畏强御”“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果然,不久谏官王蔺摭拾无根流言,对辛弃疾提出了弹劾,南宋当局不容剖辨,便于淳熙八年末把辛弃疾免职。罢职后,便退隐于带湖,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友人洪迈为他写了《稼轩记》。
辛弃疾作为一名抗战志士被迫闲居,内心是不能平静的。他时时写词倾吐胸中块垒。
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底辛弃疾应召赴朝,为北伐大业晋见皇帝,“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朝野杂记》乙集卷18)支持北伐决策。辛弃疾奏对后,被派往军事重镇镇江做知府。到任后,招募丁壮,建立劲旅,派重兵扼守要地,准备应敌。辛弃疾很向往孙权,刘裕,廉颇,范蠡等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他以激流勇进的姿态紧张地筹划。这年秋天,他登临北固亭,写下了一首英气勃勃的《永遇乐》,下片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以老将廉颇自期,表示果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自己将为北伐大显身手。
可惜辛弃疾到任刚满一年,又遭言官弹劾而落职还乡。开禧二年(公元1206)五月,宁宗正式下诏伐金,形势很需要稼轩这样的人才,即被任为两浙东路安抚使,旋又晋升龙图阁待制。他“单车就道,风采凛然”,疾趋临安。但他上年健康状况即已不佳,到任后病体难支,经迭次申请获准暂返铅山养病。这时北伐进军失利,金兵侵入淮南,在这紧急关头,宋廷发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希望他能力挽颓局。不料诰命尚未送达,辛弃疾便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九月十日溘然长逝了。据说辛弃疾临终时还“大呼杀贼”,足见为了澄清中原,统一故国,这位爱国志士是坚持不渝地奋斗了一生。
辛弃疾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统一祖国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多方才能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和论文都曾脍炙宋末士林之口。可惜《稼轩集》明朝以后即已散亡。稼轩的创作以词成就最高,词集有汲古阁影宋本《稼轩词》四卷,又有元刊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今人邓广铭编纂《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六百二十余首,最称完备。
辛弃疾答合陈亮词一首《贺新郎》下片说: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告诉人们: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竟很不相同,试问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几番分崩离析的局面?而主降派却热衷散布一种偏安定局论。他们高喊招纳人才,可是真正的有才能的人就在眼前却不予重视。词人最后不禁响亮地提出:让我们大显身手,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吧!
唐诗、宋词、元曲是文化的精华,他们简、精、寓意深刻。李白、杜甫都曾来过济南,登过泰山,并留下了颂扬济南名胜的著名诗句,不必赘述。济南水土养育了宋代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蜚声文坛的女词人李清照可是我们济南人的先贤,我们要了解他们,纪念他们,并歌颂他们。
辛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公历5月28日),出生于济南历城四风闸。
辛弃疾少年时代即目击了人民的灾难,亲受了民族压迫之苦,正是抗金斗争风起云涌时代,树立了澄清中原的壮志。十五岁后,曾两次前往燕山“谛观形势”为后来起事做了准备。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督师大举南侵,中原人民纷纷起义,济南农民耿京的忠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这时聚众两千,举起了义旗,加入了耿京军,担任了掌书记。耿京部是仓促聚合起来的军队,鱼龙混杂,内部不稳。有一天,小头目义端和尚竟窃帅印逃走,辛弃疾毅然驰马追捕,“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宋史•本传》)十月,金朝发生政变,完颜亮被杀,金军北撤。辛弃疾奉命同南宋联系,以便更有效地抗击敌人。 次年春,辛弃疾谒见赵构后,带着朝廷的委任北上复命。行至海州,惊闻军中叛徒张安国勾结邵进杀害了耿京,已做了金人的济州知州。辛弃疾当机立断,在统治王世隆,忠义人马全福协助下,亲率骑兵五十突袭济州,把张安国缚置马上,连夜押回建康,斩首示众。辛弃疾的英雄行为,博得了人们的普遍赞佩。为追忆这次奇袭济州的战斗,后来辛弃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耿京义军失败后,辛弃疾留在南宋,开始任江阴签判,乾道四年(公元1168)调任建康通判。
辛弃疾奋发敢为,早已意识到自己“不畏强御”“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果然,不久谏官王蔺摭拾无根流言,对辛弃疾提出了弹劾,南宋当局不容剖辨,便于淳熙八年末把辛弃疾免职。罢职后,便退隐于带湖,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友人洪迈为他写了《稼轩记》。
辛弃疾作为一名抗战志士被迫闲居,内心是不能平静的。他时时写词倾吐胸中块垒。
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底辛弃疾应召赴朝,为北伐大业晋见皇帝,“言金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朝野杂记》乙集卷18)支持北伐决策。辛弃疾奏对后,被派往军事重镇镇江做知府。到任后,招募丁壮,建立劲旅,派重兵扼守要地,准备应敌。辛弃疾很向往孙权,刘裕,廉颇,范蠡等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他以激流勇进的姿态紧张地筹划。这年秋天,他登临北固亭,写下了一首英气勃勃的《永遇乐》,下片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以老将廉颇自期,表示果真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自己将为北伐大显身手。
可惜辛弃疾到任刚满一年,又遭言官弹劾而落职还乡。开禧二年(公元1206)五月,宁宗正式下诏伐金,形势很需要稼轩这样的人才,即被任为两浙东路安抚使,旋又晋升龙图阁待制。他“单车就道,风采凛然”,疾趋临安。但他上年健康状况即已不佳,到任后病体难支,经迭次申请获准暂返铅山养病。这时北伐进军失利,金兵侵入淮南,在这紧急关头,宋廷发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希望他能力挽颓局。不料诰命尚未送达,辛弃疾便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九月十日溘然长逝了。据说辛弃疾临终时还“大呼杀贼”,足见为了澄清中原,统一故国,这位爱国志士是坚持不渝地奋斗了一生。
辛弃疾是一位毕生致力于统一祖国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多方才能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和论文都曾脍炙宋末士林之口。可惜《稼轩集》明朝以后即已散亡。稼轩的创作以词成就最高,词集有汲古阁影宋本《稼轩词》四卷,又有元刊本《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今人邓广铭编纂《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六百二十余首,最称完备。
辛弃疾答合陈亮词一首《贺新郎》下片说: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告诉人们: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竟很不相同,试问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几番分崩离析的局面?而主降派却热衷散布一种偏安定局论。他们高喊招纳人才,可是真正的有才能的人就在眼前却不予重视。词人最后不禁响亮地提出:让我们大显身手,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