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位于黄河之滨(原济水之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窗口。济南,人杰地灵。
济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我国共有56个民族,济南就有27个民族,汉族占多数,26个民族中,回族人口较多,全国人口最少的赫哲族,济南居然也有,可称为民族大家庭了。
宗教文化在济南很流行,本国的和外国的宗教都有。佛教传入济南已有1800多年,道教传入济南已有1700多年,伊期兰教传入济南也有700多年,天主教传入济南350多年,基督教传入济南的时间较短,也有100多年。现存道观、寺庙、清真寺、教堂为数不少,留下了许多宗教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前几天报道华山华阳宫壁画为我国少有既最好的证据。
《史记》记载: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吕台)奉邑”。可见,济南名称始于汉朝。从此以后,济南这一名称基本上被历史所沿袭至今以有2000多年之久了。
济南古城的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的谭国,它曾在章丘县城子崖修建城围。此地离今天济南市 有1.4公里,与我们要说的济南古城是两码事。但城子崖城围的出现又是在济南城的雏形,所以应把城子崖看作是济南古城的根。城子崖已成我国考古遗址之一。
东周后期的齐国设历下邑,这便是历下城垣的开始。
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又在古城以东另建东城,并把济南郡至所由东平陵移至历城,济南开始建有土城。至今平陵地区的群众还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传说。
元朝时,把古城和东城合一,范围扩大。
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建为砖城,方圆12里18丈2尺,高3丈2尺,城池(护城河)宽5丈,深3丈。辟四门,东门齐川,西门泺源,南门舜田,〈后改为历山门〉,北门汇波。此次修建,是历朝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
由于历代的不断修建,济南古城里里外外布局合理,加上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七十二泉,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同济南古城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济南古城更显得古朴,雄伟,壮丽。诗人刘风浩称颂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济南古城的千古风流。
民国2年(1913年)把济南附属于岱北道,1914年,又把岱北道改为济南道。1929年正式改为济南市。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从此,济南获得新生,旧貌换新颜,它已存在了2400多年,不愧为一座历史修久的古名城。
古名城,历史悠久,远在四亿五千万年以前,济南曾经是大海,在城南麻姑山出现有贝壳类软体动物化石,图象盛开的菊花,被称为菊石。在千佛山山顶发现有鱼的化石,这些实物证明了济南在太古时期是海。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一地区沧海变桑田。海虽然不见了,但还有黄河泛滥的威胁。济南地区是水地,济南地区象条船,古济南人害怕船被水漂走特地在佛慧山的东端山顶上,用石头垒起一座石橛子,巍然矗立,俗名“橛山”。意为栓系船的石桩。后来,又在山上雕凿了一个8米高的大佛头,用意是企求大佛保佑。老济南人都知其传说。
大约在公元前45世纪以前,济南已经出南了人类童年的脚印,说明济南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28年春,考古学家吴金鼎路过章丘县境武原河西岸的龙山镇,在河西岸城子崖发现许多薄蛋壳,黑似漆的陶片,引起他的注意。1930年至1931年,先后进行两次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物。这些器物表明城子崖文化遗存,完全不同于以红陶、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因此,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殷文化的一个重要前驱,它的最大特点是生产黑陶。蛋壳陶最为著名,有一件蛋壳陶,高19厘米,重量只有50克左右。蛋壳陶的烧制,是世界陶瓷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古陶的瑰宝,是济南的骄傲。可惜它只是昱花一现,没有继承和发扬下来,只成为陶瓷史上的绝唱。城子崖是龙山文化最早的发祥地,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
据传,山东地区的土著居民是东夷人,他们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创造者。考古发掘证明,大汶口人男子平均高度为1.7226米,在远古时期的北京人,男的平均高度为1.62米,相比之下,大汶口人属于高个子,山东大汉为数众多的高个子与祖先东夷人的遗传有直接关系。
先祖炎帝传说生于今陕西岐山东姜水,其活动范围从西向东发展,到达山东曲阜。他的后裔散居于山东西部或西南部,建立了一些小国,即今金乡,莒县、安邱等县。其中还有一个崔,即今天济南一带。由此可见,济南地区的人民是正宗的炎黄子孙。
黄河,我们的母亲,济南,我们的故乡,我们为之骄傲,我们为之高歌!
济南,我们永远热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