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历史巨观华阳宫二宫门,便是华阳宫主建筑四季殿,殿前左右即是忠祠与孝祠。
东侧忠祠祭祀的是齐晋之战时,三周华不注的齐国忠臣逄丑父。丑父救主是发生在两千五百年前的齐晋大战。两千多年前,鲁人左丘明,根据春秋时代各国材料编写了《春秋左氏传》,记述了丑父救主的故事。
齐顷公七年,晋大夫郤(xì)克,鲁大夫季孙行父,卫大夫孙良夫和曹国公子首一行出使齐国。齐顷公见行夫秃,良夫眇〈一只眼〉,郤克跛,鲁公子偻〈驼背〉,便有意戏之,“使秃者御秃者,眇者御眇者,偻者御偻者。萧同叔子处台上而笑之,〈此人是顷公之母,生于济南,常落寞寡欢,从不知笑。〉……,齐人有智知者,曰齐之患必自始矣”。说的是,齐顷公见使者,非常不重视,而且大失礼仪,故意嘲笑之。他让秃子迎行父这个秃子,让一只眼的陪一只眼的孙良夫,让跛子迎跛子,驼背的迎驼背,还安排他母亲和家人及后宫嫔妃“观礼”,接见时台上的“观礼者”看到这种滑稽的会客场景大笑不止。这使来者受到耻辱而尴尬恼怒,故郤克发誓定要报仇血恨。回国后郤克曾先后两次请求带兵伐齐,却因晋景公考虑牵扯大局未被批准。
三年后,齐顷公十年(前589)齐国违背盟约侵占鲁国北邻,当卫国出兵救鲁时被齐国战败。在此情况下,鲁、卫两国联合向晋求救。正在晋国执政的欲克,亲领大军,集800乘战车,联合鲁、卫两国精兵共同伐齐。联军与齐军在今济南马鞍山一带摆开战场,准备决斗。齐顷公在战车上表现的非常傲慢轻敌,他狂妄叫喊着:“吾故翦灭此而朝食!”就是说,让我们把敌军消灭了再吃早饭吧!战马不披甲衣就冲入敌阵。欲克和联军英勇顽强战斗,郤克中箭,血流及履,仍击鼓指挥为军队壮气助威,马拉战车飞驰冲前,直打得齐军狼狈逃窜。这一战,齐师被追三周华不注。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虽然晋军战将也有的被齐军箭毙,但追捉齐顷公的战车仍“咬”得很紧。
就在这关乎顷公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齐国大夫逄丑父情急之中与顷公换位冒充国君。在到华泉附近时,骖马〈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被树枝挂住,车被迫停下,又因逄丑父曾被蛇咬,手臂受伤不能下来推车,就在这将被晋军追上并要被抓住之际,逄丑父急中生智,他以国君威严的口气令顷公下车到华泉取水,而使其趁机跳上别的战车逃跑了。晋军韩厥上前把丑父当成齐顷公抓住献给郤克,郤克一看抓的是个假的,便气急败坏地要杀逄丑父,逄丑父叫喊:“从古至今还没有人愿意代君受难,现在出现了一个还要被杀呢!”郤克为鼓励忠君之人,便赦免了他。后人为纪念逄丑父的忠君行为在当年发生战事的华不注山麓为逄丑父塑像,建祠是为忠祠也。
西侧孝祠是为纪念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闵子骞而建,创建年代不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重修。
据载,闵子骞是春秋鲁国人,是孔子“德行”科中特别出色的四个学生之一,反映其孝道之著者,为民间传颂“鞭打芦花”的故事中主人翁。
闵子骞(公元前536——前487),名损,幼年丧母,父亲继配又生二子。后母虐待闵损,为亲生子用棉絮做袄,闵损袄内却全是芦花。父亲出门让损驾车,因天寒,损冻得抓不住缰绳,父亲责问他,损默不作声。父亲以为其调皮偷懒而用鞭抽他,袄面被打破而飞出芦花,见状父亲恍然大悟,回家后执意赶继配出门。损急跪于父亲面前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听了觉得有理,便饶恕了继配。后母很受感动,痛改前非,从此成了三个孩子的慈母,而闵损的孝名传遍天下。孔子曾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季之言”。后人把损列入二十四孝之中。
据传,当年开挖小清河时,曾在华山下挖出一石棺,内有闵子骞头颅并有诗云:“孝哉闵子骞,死后葬黄泉。幸遇黄太守,起我在高原”,后由黄姓太守大人监押,将石棺运往南山(即高原),当行至现百花公园北邻处时,天已黄昏且绳索将断废而不能使用。待第二天继续南运时,却发现原放石棺处已变成一座大坟,一问此地之主乃叫高原,这座大坟就是现在的“闵子骞墓”。
在华山东杨家庄祖辈相传,庄北山坡上有一处较高的土堆,传为“闵子骞墓”,当时村民俗称此墓为“闵官坟”或“孝子坟”,说是闵子骞当年周游之时死在此地,当时便葬在了这里。后来庄里在山上平坟建房时还曾挖出一块石碑,虽然碑文字迹模糊,但能辨出是证明此坟为闵子骞墓之类,其中还有“杨家看坟万万年”碑文,村里很多人都看到过石碑。有一户人家盖房时,房基建在了已填平的一口水井之处,这户人家生怕地基下沉,便把这块石碑盖在了原井口处,至今仍在房下。
清代董芸曾对闵子骞墓进行考察后曰:“郡城东五里,有闵子骞墓。《齐乘》‘宋熙宁七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即墓前置祠立碑。苏子由作记,东坡书’……。”旧志载黄郡守浚河,掘出闵子石椁,盛其首,移之高原。今华山下石椁尚存……。
历史记载,闵子骞墓确切地址还需考证,但华阳宫内孝祠确在,不容置疑。
忠孝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华夏子孙代代相传,千百年来黄河儿女将其发扬光大,华不注古战场流传两千年的忠孝故事,为我们华山人民树立了榜样,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更应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做出卓著贡献的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孝敬生育我们的父母,孝敬养育我们的前辈及广大的人民,让忠孝传统世代延续,千秋不朽!
文/侯秉华